MHL標準跨進三維(3D)訊號傳輸新紀元。繼2年前正式發布MHL規格後,MHL聯盟日前再推出MHL升級版–MHL 2.0,首度定義3D影像傳輸的支援規格,以因應日益殷切的行動裝置3D影像傳輸需求,加速MHL 2.0產品普及。
MHL聯盟總裁王貴添表示,MHL 2.0較前一代新增3D影像、字幕和最小充電量900毫安培等支援功能,有助於供應鏈廠商開發更佳的影音傳輸產品。 |
MHL聯盟總裁王貴添表示,具有3D播放功能的智慧型手機與日增,帶動市場對行動裝置傳輸3D影像至大螢幕的需求逐漸升高;MHL聯盟遂順勢推出MHL 2.0規格,希望提供手機傳輸3D影像訊號至數位電視的功能,讓手機用戶也能在大螢幕上進行3D手機遊戲。
據了解,雖然MHL 1.0已針對HTC EVO和LG Optimus手機提供3D訊號傳輸的客製化方案,但該方案僅能支援解析度720p、每秒播放三十張訊框(Frame Per Second, FPS)。此外,由於MHL 1.0技術無法整合於手機和電視晶片中,3D影像訊號轉係由HDMI系統單晶片(SoC)轉換成MHL 1.0訊號,並經由一條五芯纜線傳輸至大螢幕端後,再轉回HDMI 3D訊號,方能完成3D影像傳輸。
MHL 2.0對3D訊號進行定義後,將不再須要經由HDMI系統單晶片去轉換訊號;除此之外,MHL 2.0可支援3D影像的規格,亦升級為1,080p、30FPS。包括高通(Qualcomm)等晶片商,已計畫推出整合MHL 2.0的手機與電視晶片,搶攻3D市場商機。
王貴添指出,MHL與其他外部影像傳輸介面最大差別,在於MHL能在傳輸影像和音訊時為行動裝置充電;為強化此一競爭優勢,MHL 2.0特別調高行動裝置的最低充電量,從MHL 1.0的500毫安培(mA)上調至900毫安培,以滿足行動裝置用戶日漸升高的充電需求。
王貴添強調,由於會員廠商三星(Samsung)的電視遙控器背後附有鍵盤,加上許多廠商提出MHL支援統一碼(Unicode)的要求,因此第二代MHL標準特別支援中文和英文字母的鍵盤,並加入統一碼的功能,以期更為強化用戶的使用者經驗。
至於在高畫質(HD)傳輸規格的比較上,MHL 2.0與前一代相同,維持在1,080p、60FPS上下,而傳輸速率則為2~3Gbit/s。
王貴添透露,由於許多會員廠商聚焦於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,因此支援4K×2K解析度,以及趕上競爭對手MyDP介面5.4Gbit/s的傳輸速率,將是第三代MHL的目標,預計於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將公布MHL 3.0相關訊息。
王貴添分析,至今內建MyDP技術的電視和顯示器面板還沒出貨,因此使用者仍須搭配一個轉接器(Adapter)才能進行影音訊號傳輸,而MHL傳輸介面則可直接以一條線傳輸即可。
截至目前,採用MHL 1.0規格的廠商已衝破百家,涵蓋領域包括消費性電子、行動應用、半導體及纜線等。MHL 2.0規格產品現正進入晶片商與系統商的最後測試階段,預計終端產品將於今年第四季出籠。